政策背景
為進一步完善廣東省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建設,發揮綠色工廠在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中的基礎性和導向性作用,加快形成規范化、長效化培育機制,打造綠色制造領軍力量,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綠色工廠梯度培育及管理暫行辦法》《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及《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制定本實施細則。本實施細則適用于廣東省綠色工廠梯度培育管理工作,包括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培育、創建、動態管理等。
認定綠色工廠的好處有哪些?
如果您是制造企業,被評為綠色工廠,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獲益:
1、可提高綠色示范企業形象、知名度和影響力;
2、有助于提升企業對綠色制造的管理水平,實現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3、入選國家綠色工廠并獲得綠色工廠牌照,可作為企業環保的保護傘,享受環保免檢,不限產,不限電等好處;
4、可作為企業綠色集成改造升級的基礎,享受后期更大的實惠;
5、享受國家相應的政策支持和省級、市級、區級資金獎勵
廣東省補貼政策盤點
1、國家級獎勵
廣東省范圍:30-100萬元一次性獎勵(具體金額與地方配套掛鉤)
廣州黃埔區:100萬元(國家級示范名單)
東莞市:最高30萬元
佛山市:28萬元/家
2、省級獎勵(廣東省)
普惠政策:省級綠色工廠可申報技改專項資金、綠色債券等;
東莞松山湖:節能降耗項目按投資額15% 補助(最高100萬元);
惠州:省級稱號獎勵15萬元。
3、市級激勵
佛山:對獲評企業優先推薦省級申報,未明確現金獎勵;
東莞松山湖:市級清潔生產企業獎勵5萬元,升級省級補差額10萬元。
金融協同:2025年新版《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將節能降碳改造、零碳工廠等納入優先信貸范圍,企業可申請政策性銀行中長期貸款。


綠色工廠認定標準是什么?
工信部發布的《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綠色工廠評價要求》中,對綠色工廠評價指標框架、評價依據、評價方式、評價指標要求做了具體闡述。
GB/T 36132-2018 《綠色工廠評價通則》,規定了綠色工廠評價的指標體系及通用要求,《通則》適用于具有加工、制造、組裝等實際生產過程的工廠,可作為工業行業制定綠色工廠評價標準或具體要求的總體要求,是我國綠色工廠領域首項國家標準。
通過以上兩個標準,我們可以看出,綠色工廠評價指標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具體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預期性要求。其中,基本要求是納入綠色工廠試點示范項目的必選評價要求,需滿足指標體系中所有基本要求才可進行綠色工廠申報,即一票否決項,而預期性要求是綠色工廠創建的參考目標,鼓勵地方結合地區發展水平、參照預期性指標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體講,綠色工廠評價一級指標包括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和績效6大類,共細分為25項二級指標,其中,基礎設施分值占比20%,管理體系和能源資源投入都為15%,產品和環境排放都為10%,績效占比30%。
其中與能源管理相關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能源計量器具的配置及管理;
2、能源的分類計量;
3、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并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4、建設有能源管理中心;
5、產品能效(單品能耗)核算及對標;
6、碳足跡核查及改善;
7、單位能耗產值、單位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等核算及對標;
這些內容都和企業能源數字化管理相關,相應的計量和核算需要每年定期核查,如果都依賴于第三方機構“運作”,代價高而且對企業管理沒有實際意義。所以推薦企業優先搭建自己的能源管理中心。

那么能源管理中心如何助力申報綠色工廠
1、計量器具管理:對計量器具的基本信息一級校驗信息進行管理
2、能源的分類計量
能源管理系統通過在耗能設備回路上安裝計量表計,分類收集企業各個環節的能耗效據,建立實時和歷史數據庫,實現對電能、水、壓縮空氣、天然氣、蒸汽等能耗情況的采集與歸類,也可以與其他系統,如企業現有的MES、SCADA、BAS、DCS、ERP等進行集成,可通過ODBC、XML、OPC、FTP、AP1、Web等多種方式實現能耗數據對接與共享。
3、建設能源管理中心
建設數據存儲管理中心。通過本地化部署,或建立集團“私有云”、租用“公有云”的方式,建設一套分布式、多冗余的數據存儲中心,基于“互聯網+大敵據"的有效利用,完成企業數據AI分析。
4、能效核算及對標
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平臺可以評估工廠的能效水平,發現能源使用的不足之處,為工廠的能效改進提供指導;對能耗單元運行分析、統計分析、經濟分析、相關性分析、告警分析多個能耗單元對比分析。
5、碳足跡核查及改善:
①碳盤查
內置24個行業核算與報告指南;
清晰展示碳排放總量和范圍一、二、三的碳排放;
展示企業碳排放邊界、排放源及排放因子種類、排放源計量;
展示溫室氣體排放量匯總、各個能源的活動水平和排放因子數據和來源;
可導出碳排放報告:支持wvord、pdf導出
②產品碳足跡
展示各個產品不同時間段的碳排放量以及每個產品各個階段的碳排放量;
展示企業各個階段的產品碳足跡,從而協助企業進行產品碳足跡認證工作
③碳分析
碳排放分析:展示碳排放強度、碳排放增長率、碳排放彈性系數等數據
碳排放預測:展示不同預測場景下碳排放情況